二叉树
二叉树
什么是二叉树
简单地理解,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树就是二叉树:
本身是有序树;
树中包含的各个节点的度不能超过 2,即只能是 0、1 或者 2;
二叉树性质
- 二叉树中,第 i 层最多有 2i-1 个结点。
- 如果二叉树的深度为 K,那么此二叉树最多有 2K-1 个结点。
- 二叉树中,终端结点数(叶子结点数)为 n0,度为 2 的结点数为 n2,则 n0=n2+1。
性质 3 的计算方法为:对于一个二叉树来说,除了度为 0 的叶子结点和度为 2 的结点,剩下的就是度为 1 的结点(设为 n1),那么总结点 n=n0+n1+n2。
同时,对于每一个结点来说都是由其父结点分支表示的,假设树中分枝数为 B,那么总结点数 n=B+1。而分枝数是可以通过 n1 和 n2 表示的,即 B=n1+2n2。所以,n 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为 n=n1+2n2+1。
两种方式得到的 n 值组成一个方程组,就可以得出 n0=n2+1。
满二叉树
如果二叉树中除了叶子结点,每个结点的度都为 2,则此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。
满二叉树除了满足普通二叉树的性质,还具有以下性质:
- 满二叉树中第 i 层的节点数为 2n-1 个。
- 深度为 k 的满二叉树必有 2k-1 个节点 ,叶子数为 2k-1。
- 满二叉树中不存在度为 1 的节点,每一个分支点中都两棵深度相同的子树,且叶子节点都在最底层。
- 具有 n 个节点的满二叉树的深度为 log2(n+1)。
完全二叉树
如果二叉树中除去最后一层节点为满二叉树,且最后一层的结点依次从左到右分布,则此二叉树被称为完全二叉树。
如图 3a) 所示是一棵完全二叉树,图 3b) 由于最后一层的节点没有按照从左向右分布,因此只能算作是普通的二叉树。
完全二叉树除了具有普通二叉树的性质,它自身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,比如说,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⌊log2n⌋+1。
⌊log2n⌋ 表示取小于 log2n 的最大整数。例如,⌊log24⌋ = 2,而 ⌊log25⌋ 结果也是 2。
对于任意一个完全二叉树来说,如果将含有的结点按照层次从左到右依次标号(如图 3a)),对于任意一个结点 i ,完全二叉树还有以下几个结论成立:
- 当 i>1 时,父亲结点为结点 [i/2] 。(i=1 时,表示的是根结点,无父亲结点)
- 如果 2i>n(总结点的个数) ,则结点 i 肯定没有左孩子(为叶子结点);否则其左孩子是结点 2i 。
- 如果 2i+1>n ,则结点 i 肯定没有右孩子;否则右孩子是结点 2i+1 。
二叉树储存结构
采用链式存储二叉树时,其节点结构由 3 部分构成:
- 指向左孩子节点的指针(Lchild);
- 节点存储的数据(data);
- 指向右孩子节点的指针(Rchild);
表示该节点结构的 C#代码为:
1 |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. |
二叉树遍历
先序遍历:
- 访问根节点;
- 访问当前节点的左子树;
- 若当前节点无左子树,则访问当前节点的右子树;
中序遍历:
- 访问当前节点的左子树;
- 访问根节点;
- 访问当前节点的右子树;
后续遍历:
从根节点出发,依次遍历各节点的左右子树,直到当前节点左右子树遍历完成后,才访问该节点元素。
根-> 左-> 右
左-> 根-> 右
左-> 右-> 根
根再前就是前序,在中就是中序,在最后就是后续,遍历的时候可以三个为一组比较容易看
递归写法遍历:
1 | //前序遍历二叉树,并将遍历的结果保存到list中 |
1 | //非递归先序,要先访问根节点,然后再去访问左子树以及右子树,这明显是递归定义,但这里是用栈来实现的 |
层次遍历:
按照二叉树中的层次从左到右依次遍历每层中的结点。具体的实现思路是:通过使用队列的数据结构,从树的根结点开始,依次将其左孩子和右孩子入队。而后每次队列中一个结点出队,都将其左孩子和右孩子入队,直到树中所有结点都出队,出队结点的先后顺序就是层次遍历的最终结果。
BFS和DFS
比较BFS和DFS
Breadth First Search(广度优先搜索),将相邻的节点一层层查找,找到最多的。
Deep FIrst Search(深度优先搜索),一直往下寻找,若没有剩余相邻节点时,回走一步,再查找剩余的下一个相邻节点,直到回到起始点
DFS(深度优先搜索)和 BFS(广度优先搜索)就像孪生兄弟,提到一个总是想起另一个。然而在实际使用中,我们用 DFS 的时候远远多于 BFS。那么,是不是 BFS 就没有什么用呢?
如果我们使用 DFS/BFS 只是为了遍历一棵树、一张图上的所有结点的话,那么 DFS 和 BFS 的能力没什么差别,我们当然更倾向于更方便写、空间复杂度更低的 DFS 遍历。不过,某些使用场景是 DFS 做不到的,只能使用 BFS 遍历。
DFS 与 BFS在二叉树上进行 DFS 遍历和 BFS 遍历的代码比较。
DFS 遍历使用递归:
1 | void dfs(TreeNode root) |
BFS 遍历使用队列数据结构:
1 | void bfs(TreeNode root) { |
只是比较两段代码的话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:DFS 遍历的代码比 BFS 简洁太多了!这是因为递归的方式隐含地使用了系统的 栈,我们不需要自己维护一个数据结构。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二叉树遍历一遍,那么 DFS 显然是更方便的选择。
BFS 的应用:层序遍历
BFS 的层序遍历应用:
LeetCode 102. Binary Tree Level Order Traversal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(Medium)
给定一个二叉树,返回其按层序遍历得到的节点值。 层序遍历即逐层地、从左到右访问所有结点。
什么是层序遍历呢?简单来说,层序遍历就是把二叉树分层,然后每一层从左到右遍历:
乍一看来,这个遍历顺序和 BFS 是一样的,我们可以直接用 BFS 得出层序遍历结果。然而,层序遍历要求的输入结果和 BFS 是不同的。层序遍历要求我们区分每一层,也就是返回一个二维数组。而 BFS 的遍历结果是一个一维数组,需要稍微修改一下代码,在每一层遍历开始前,先记录队列中的结点数量 Count(也就是这一层的结点数量),然后一口气处理完这一层的 Count 个结点。
在 while 循环的每一轮中,都是将当前层的所有结点出队列,再将下一层的所有结点入队列,这样就实现了层序遍历。
1 | public IList<IList<int>> LevelOrder(TreeNode root) { |